普洱茶、餅茶的由來以及制作工藝
餅茶就是把茶葉壓制成圓餅狀的茶,圓餅形茶呈扁平圓盤狀,餅茶規(guī)格為直徑長11.6厘米,邊厚1.3厘米的小圓餅形,每塊重125克,4塊一簡,75筒為一件,總重37. 5千克,用63X30X60厘米內(nèi)襯筍葉的竹籃包裝。
人們想出了把茶葉制成餅烘干,也是隨著茶葉的普及使用以及對國內(nèi)外銷售的發(fā)展,運輸和貯存茶葉就成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一情況的出現(xiàn)而產(chǎn)生的。
茶葉制成餅,并在技術.丘和質(zhì)量上有所突破,是發(fā)生在我國的唐代。唐代陸羽《茶經(jīng)‘七之事》,引三國魏張輯《廣雅》:“荊巴間采茶作餅”,這是我國關于餅茶的最早記載。唐、宋兩代是我國餅茶生產(chǎn)的鼎盛時代,當時還有茶餅、團茶之稱。據(jù)陸羽《茶經(jīng).三之造》介紹,其制作方法,一般經(jīng)過“采、蒸、搗、拍、焙、穿、封”七道工序。它的具體做法是:在春季的晴大,早晨太陽還沒有出來,露水末干的時候,采下茶葉,放進甑釜中蒸,然后把蒸過的茶葉用杵臼搗碎,再把它拍(壓)制成團餅,最后將餅穿起來烙干、封存。唐朝拍制茶餅,使用一定的模具,這模具叫作“規(guī)承”。“規(guī)”是鐵制的,有的是圓形.有的是方形:“承”也稱“臺”,一般用石頭做成。宋代的“大小龍團”是一種著名的餅茶:上面有龍風紋,在當時是貢茶。
餅茶飲用時要先敲碎,再碾細、過篩,然后用沸水沖泡盞中的茶末,很麻煩,要有一套專用工具,不像飲用散茶般簡單、方便。
一直以來,占據(jù)緊壓茶霸主地位的“云南七子餅茶”就是由每七個餅茶用白棉紙包裝后,成摞再裝成一筒構成的。它又稱“圓茶”,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茶廠生產(chǎn)的一種傳統(tǒng)名茶,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。
“七子餅茶”究竟始于何時,現(xiàn)在都還沒有一個定論,最早的文字記載是三國魏明帝時代張輯的《廣雅》,其中記載有“荊巴間采茶作餅”;不過也還有人認為它是由宋代的“龍團”、“鳳餅”演變而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