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巖茶的干燥方式及其優(yōu)缺點|謝榮
,選用密度較高的雜木類樹木燒制的木炭,揀去炭頭及非炭類夾雜物。用炭刀將木炭拍成鵝卵般大小,曬干,篩下末。將炭塊放在寬50cm,深40cm--45 cm的焙坑中,用松明將木炭點燃,燒至將過面,用鐵鏟將底部翻上來拍實,再加木炭燃燒,再次過面后,重復以上順序,直至燒紅的木炭約占焙坑高度的七至八成時覆上薄灰,通過調(diào)整炭灰的厚度來調(diào)整溫度。
烘焙方法:(毛火)每籠投揉捻葉2kg-2.5kg。采用先初焙后攤涼,再復焙的方法。先在120℃-140℃的焙窖上烘焙,每4-min—5min翻動一次,約四成干時,換至100 ℃的焙窖上,每8min—10min翻動一次。茶葉約七八成干時便下焙攤涼。然后采用低溫常烘的方法,用火溫80℃-90 ℃ 焙至?奢p易折斷便可下焙。毛火要求采用“薄攤,高溫,快速”的方法以提高滋味甘醇度,發(fā)展香氣和加深湯色,力求避免悶蒸現(xiàn)象,否則,香低、味苦、色澤灰暗。
焙精茶(足火):打焙方法基本同上。將燒紅的木炭堆成饅頭狀,而邊緣與焙坑近乎平時,在過面炭火上覆上篩下的炭末燒紅,最后覆蓋上純凈的炭灰。
一號茶焙兩趟或兩趟以上較好,先用勺子舀掉適量炭灰,用木質(zhì)灰刀調(diào)整好溫度后,將茶葉放進焙籠內(nèi),每焙置入3.5kg左右茶葉,較緊細的可適當多些。焙茶時每30min左右翻動一次,第一次翻動時直接把焙籠翻過來倒在另外一個焙籠里攤好,第二次用手指按住焙籠正中,將四周的茶葉往中間收攏,把茶翻拌均勻攤平。第三次又把焙籠翻過來,第四次再用手翻,如此反復。翻動時手勢要輕、速度要快,以免產(chǎn)生碎茶且溫度散失過多。每次翻焙同時,用灰刀把灰面修平,防止灰面有裂縫,縫中火舌灼傷茶葉。幾個小時后把茶葉倒在潔凈的地上攤涼,裝箱待焙。收工后焙坑內(nèi)加厚炭灰,用灰刀修好灰面。當木炭越來越少,火溫漸低,便將弧型的焙篦換成平的焙篩。一焙炭用完后,接著再打一次。
幾天之后,把焙過一遍的茶葉裝上焙籠,掌握好溫度再次烘焙。此次烘焙進入“收官”的關(guān)鍵時刻。每次翻茶之后,必須取一些茶葉稍稍攤涼,以觀其色澤,聞其香氣。清香型的茶葉焙火最忌火功味太足。焙時觀察其葉蒂色澤變化,初時葉蒂微青綠,轉(zhuǎn)為黃綠再轉(zhuǎn)為黃綠帶烏色,并油潤起來,閩北人稱之為“上油面”。香氣也由帶青香轉(zhuǎn)為清香再轉(zhuǎn)為濃香并帶火香。濃香型的烏龍茶焙火要更透,要焙到整個茶葉灰灰霧霧的。焙火程度用干看干聞判斷的方法要有足夠的經(jīng)驗。要把握烘焙的精準度,開湯審評非常關(guān)鍵,邊焙邊品火氣太大,香氣不容易判斷,吃水有火辣的刺舌感,但只要是吃水醇厚,并且水香高濃起來,澀感退去便可下焙。
在外形上精制茶比毛茶更為緊結(jié),細實。因而焙籠內(nèi)置焙蓖形狀稍有不同,焙毛茶的焙蓖所編織圓竹條更粗,之間空隙更大,以利于熱量的上升。焙精茶的焙蓖所編織圓竹條更細,之間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