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堡茶基本常識:發(fā)酵與長蟲
經過微生物發(fā)酵的茶好在哪兒?
有茶友覺得后期經過微生物發(fā)酵的六堡茶,喝了對身體不好。
嗯,小編不得不把《黃帝內經》和豆腐搬出來說一說了。
北方黑色,入通于腎,開竅于二陰,藏精于腎,故病在谿。其味咸,其類水,其畜彘,其谷豆,其應四時,上為辰星。是以知病之在骨也。其音羽,其數六,其臭(通嗅)腐。
——《黃帝內經·金匱真言論》
中國除了四大發(fā)明以外,還有一個最偉大的發(fā)明,那就是豆腐。
在古代,肉食性蛋白嚴重缺乏,豆子不但能補充蛋白,而且還補腎。可是豆子難消化,吃多了不消化,老放臭屁。怎么辦?于是就發(fā)明了豆腐。為什么會叫豆腐,就是發(fā)酵的意思。這種發(fā)酵過的食物,無論是從中醫(yī)或者西方的角度,都是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的。
除了豆腐,還有醪糟、酸奶、納豆等等。
茶葉亦是如此。綠茶是不發(fā)酵茶,但利用自身的酶輕微發(fā)酵后就變成青茶(烏龍茶),深度發(fā)酵后為紅茶,咱家的六堡茶,經過古法罨、蒸、焗等發(fā)酵工藝,后期利用微生物轉化,屬于黑茶,亦稱為后發(fā)酵茶。
西方的概念中,常聽到“酶”。吃東西,在口中消化,有唾液淀粉酶,食物到了小腸后,轉化吸收也是靠著各種酶。那么從中醫(yī)的角度,酶是從哪里來的呢??答案是:腎精。腎乃先天之本,追求長壽的人們都知道,應該法于陰陽和于術數,將身體內寶貴的腎精省著點用。消化食物都靠小腸里的酶,而人體的酶是腎精化成的,腎精是支撐人所有活動的物質基礎。所以,發(fā)酵過的食物,不但容易消化,而且里面的酶節(jié)約我們的腎精,延年益壽(能賺不如會花~)。
古法六堡茶入腎經走督脈,祛濕調腸胃,茶葉經過古法罨、蒸、焗發(fā)酵工藝及后期微生物轉化,茶氣足,效果明顯,茶中的各類物質在發(fā)酵與微生物轉化后,已成為人體非常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質,不但祛濕,還能扶振陽氣。
回南天里的“長毛”與長蟲是怎么回事?
六堡茶樹,屬灌木型中葉種,茶青的葉、梗中內含物質較多,其中多種糖類物質豐富,特別是其中的中茶料、老茶婆料。后期經過古法罨、蒸、焗等發(fā)酵工藝制作,茶中的內含物為微生物提供了豐富的能量基礎,使得微生物可以更快更好地繁殖。特別在頻繁出現回南天的南方春季,是六堡茶一年當中轉化最快的季節(jié)。因為溫度升高濕度較大,滿足微生物的生存環(huán)境,六堡茶中的營養(yǎng)豐富,微生物繁殖迅猛,特別是含糖量高的六堡茶,如秋芙(香醇系列,中茶料)、韻醇系列(老茶婆料),灰青色的灰綠曲霉菌更是肉眼可見,導致許多茶友會誤以為茶長霉了,熟不知在這段轉化期過后,六堡茶的口感與功效都將上升一個級別。
▲春季回南天時,正處于轉化期的秋芙(香醇系列,中茶料)